登录:
密   码:
登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主题搜索
企业文化
高职校企合作的文化融合机制与四方联动机制
信息来源: 国研网   发布人: 省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6-09-12 09:33:05

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追求。目前两者的互动还没有形成一种相对成熟与完善的内外保障机制。面对这种困境,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寻求企业的参与和合作;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仅靠政府指令的办法行不通了,不能指望依靠政府像计划经济条件下那样通过计划指令来指挥企业。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建立和创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互动的内外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文化融合机制、四方联动机制、共育长效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本文侧重于对前两项机制的实现途径,加以创新性思考。 
  一、文化融合机制 
  (一)校园文化应主动向企业文化靠拢与对接 
  高职“校企一体,共育人才”不但是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体现校企合作,也是双方文化的合作与交融。这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往往是无形的,但具有更深层次的实际意义,可以决定院校与企业的关系乃至事关校企合作的成败。因此,在合作过程中重视建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机制,就成为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话题。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包括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企业精神特别是员工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产生的效益,不单是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 
  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企业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品牌形象、服务理念、经营目标、行为准则等方面,都融入到企业管理者和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体现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通过人们的精神风貌、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组织纪律性、创新能力以及企业的凝聚力等各个无形的方面得到体现。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一定的条件培养和打造而成的。全体员工普遍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员工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只能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干预下形成,在良好的舆论氛围影响下得以巩固和完善。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主动向优秀的企业文化倾斜和靠拢,自觉实践在文化方面的校企一体,加快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和共同价值观的统领下,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例如,在对学生实践教学的管理上,应自觉与企业的文化内容接轨,强化与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密切关联的教育,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特别是突出学院“职”的特点,加快学生毕业后从“学校人”向“企业人”转变的进程。 
  (二)建立高职校企合作的文化融合机制 
  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文化的融合机制,是校企两种文化顺利融合的关键。高职院校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要求校园文化应融入更多的企业文化特色。基于传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脱节,院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克服“两张皮”的观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主动吸收企业文化元素,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极为重要,也有利于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为了适应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凸显办学特色,有必要在加强校企文化融合过程中,将学院的教学环境营造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全程中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在校园环境建设上,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格式、统一建设标牌、标志、广告等方式,展示办学文化理念,体现校企一体的办学方针。 
  企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建立文化融合机制的必要条件,也是两种文化融合的切入点。通过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院校开设讲座,或承担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这种“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做法,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融合机制中,以工作过程驱动为导向,融入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课程,在教学中辐射企业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建立由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共同参加的互惠型学习组织;校企联合组织一些公益性社会活动;开展面向企业和行业的社会实践或具有人文职业特点的活动,等等。通过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有序的校企文化融合机制。 
  二、四方联动机制 
  (一)“合作四级管理”保障机制建设 
  建立“合作四级管理”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障。所谓“合作四级管理”,即“一级”是在政府、行业层面,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成员可由政府分管职业教育的领导、教育、劳动、人事、经济行政部门以及行业协会、职教专家等组成,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宏观指导、战略发展、重大事务协调等工作。其他“三级”主要在学校、企业层面。一是校企领导层面,成立校企合作教育协调委员会,人员由校企双方的主要领导组成,下设合作教育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校企合作重大事宜的研究决策;二是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层面,成立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人员由学校的专家、教授、教务处领导、企业的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门领导等组成,主要负责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计划、行业与专业链接等工作;三是校企合作执行层面,成立工作小组,人员由实训教师、学生、技术员、一线操作工人组成,具体实施岗位确定、工位教学、工位岗位技能训练等。通过建立逐级的校企合作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资源优势,使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能够按部就班地顺利进行。 
  (二)“蝴蝶”型结构的合作办学模式 
  四方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好比一只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健康飞翔的蝴蝶。 
  政府处于职业教育的主导地位,相当于“蝴蝶”的头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协调政府有关职业教育各部门的利益和行动;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进行领导和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的专项基金制度;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供适宜的舆论引导和社会环境;对有利于校企合作深化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科学研究。 
  合作院校的专业群是主体,相当于“蝴蝶”的一翼。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际操作,与企业共同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师资配备、课程设置与编排、评价考核,体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结合,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双师资的结合,课堂与现场双场所的结合,课堂学习与现场学习双过程的结合,按企业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合作企业群是基础,相当于“蝴蝶”的另一翼。以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评价考核标准的制定、实施及招生工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培养合格的企业职业教师;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智囊顾问团是后盾,相当于“蝴蝶”的尾部。通过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有实力的智囊顾问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定与行业、岗位有关的工种准入标准、岗位技术标准等,为校企合作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检测标准。 
  责任编辑:张 炜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给我留言
Copyright(C) 2008 hebg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营许可证号:冀ICP备05030501号
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 (C)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
网站管理:河北省工商业联合会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河北昱泰天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总访问量:
首页访问计数器